陈斌:新华期货只做代理专家

[复制链接]
澈水清泉 发表于 2013-5-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友你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注册学籍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学籍

x

        个人 简介
  陈斌
  现任新华期货总经理
  出生于浙江湖州德清
  198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承朱镕基(前国务院总理)
  1987年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杭州市政府、杭州市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进入期货行业,曾任职永安期货副总经理
  2004年4月进入新华期货有限公司
  2007年就任新华期货总经理至今

  访谈精彩语录
  从以前全行业亏损转向部分公司盈利,还没到全行业都能盈利的境界
  有所为,有所不为,新华期货只做代理专家
  目前全球的金融环境,是处在一个大紧缩状况、而不是大发展状态
  新华的战略是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真正有用的人才还是需要与客户相结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股票是我们制造的工具之一,它的功能是融资
  既然能制造一个工具,那么工具的运行规则当然也是可以修改的
  我们看事情,应该不只看粥是否增加,还要看分粥的和尚是否也增加
  我觉得对期货必须要望而生畏
  就目前的中国经济来看,没有必要用奥运作为里程碑来划定界限
  目前,人力成本的低廉才是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新华期货
  期货中国沈良1:新华期货创建于1993年3月,是浙江省内首家期货公司,曾被业界喻为浙江期货界的“黄埔军校”。只在07年一年,浙江新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就获得了三大交易所的许多表彰,其中包括:郑州商品交易所总成交排名二十强会员、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优胜奖、大连商品交易所优秀会员,立足于现在,一系列的荣誉面前,陈总您怎样规划新华美好的未来?
  陈斌新华期货是最早把港澳台的经纪人营销模式带入内地的,但是这样的营销模式具有很多的弊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实行人海战术会给行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另外经纪人模式的松散性、纪律性也给管理带来了难度。所以在我接手新华期货之后,推出了以员工营销为主的业务模式,完全走出之前以经纪人模式的阴影。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到了较快地成长,新华期货从07年40多位员工,在没有增设网点的情况下,发展到目前的110人,并创造了较大的利润。
对于新华的未来,我们也有雄心壮志,但是,根据美国目前金融海啸的态势来看,管理层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是比较谨慎的。而在这次全球的金融海啸当中,中国没有遭受太大的冲击,也是因为我们的金融行业还未全面国际化。
我们不同于其他券商系控股的期货公司,它们拥有很强的股东背景,可以从长远着眼于对未来的布局,紧盯股指期货。而在股指期货合适推出不太明确的情况下,新华期货目前还是要走商品期货的道路,我们可以憧憬未来,但更要把握现实。我们不能画一个饼,然后预想未来股指期货推出,我们能发展的如何强大,不能完全用理想主义来替代实干主义。对于股指期货,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它,不能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都压在上面。所以新华期货一定是以现实的市场为立足点,脚踏实地地做事。
  (新华期货在股指期货的推出不太确定的情况下,脚踏实地的从眼前利益着手,踏踏实实做事)
  业务模式与规模
  期货中国沈良2:今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5.77亿手,成交金额3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48%和142%,整个期货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新华期货的业绩怎么样?陈总可否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
  陈斌:虽然新华期货是浙江省内首家期货公司,但是可以说,新华期货几经沉浮,一直到2006年7月31日,新华期货完成了股权转让,由浙江义乌的三家民营企业全额控股。2007年初我开始出任新华期货总经理一职,接手新华期货,经过全体新华人一年多努力,公司运营状况和盈利情况都比较好
  期货中国沈良3: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虽然期货市场处于爆发性发展阶段,其实却没有给期货公司带来相应丰硕的利润,与此相反,许多期货公司的业绩大幅下降。以上海辖区为例,表面看上半年25家公司共计实现盈利820万元(盈亏相抵值),但其中仅上海中期一家就盈利2990万元,而对应逾半数的公司实际经营亏损,个别亏损额度甚至超过注册资本金的20%。可以说,交易量的扩大并没有给期货行业带来太丰厚的利益,很多期货公司还处在亏损,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陈斌:我觉得期货行业是从以前全行业亏损转向部分公司盈利,还没到全行业都能盈利的境界。目前来看,排名全行业前三十名的期货公司中,大部分公司还是能保持盈利的。但由于上海是全国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所以盈利相对更难一些,包括新华在上海的营业部目前也处在略微亏损的状态。新华期货在07年全年的成交金额比06年增长383%,排名也从42位直线上升到16位。可以说,新华期货是全行业最用心的期货公司之一。天道酬勤才是企业能够成长的关键因素。
  (新华期货是全行业最用心的期货公司之一,天道酬勤)
  期货中国沈良4:目前,有媒体证实证监会正在研究起草有关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具体管理办法,类似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的期货专业投资咨询机构有望按此办法获得行政特许后正式成立。对这个问题,陈总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新华会考虑这方面的业务吗?
  陈斌:我没有看法。有所为,有所不为,新华期货只做代理专家,只通过手续费这一种方式来获得盈利,因为我们本来也应该以经纪业务为主。新华不做大而全。有些东西不会做,至少暂时不做。
  (新华期货目前只会做好经纪业务,做期货代理专家,不碰其他业务。)
  期货中国沈良5:近期,一些期货公司用百万重金打造期货实盘大赛,旨在挖掘和储备期货基金人才;而这段时间较多期货公司都在和信托公司或银行研究开发期货基金,并等待正式推出的时机。这是否暗示着期货公司已经不安于只停留在经纪业务上,而是想要拓展更大更广的业务范围?
  陈斌:一直都不安,我个人认为,不安不一定全是好处,有些时候还是要安下心来。打理好公司,有稳定的盈利也未尝不是件坏事。新华期货不会冲在最前面,就目前全球的金融环境来看,是处在一个大紧缩状况、而不是大发展状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人破产,有人跳楼,所以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到活着就已经不错了。扩张未必是件好事,任何一个行业、领域都需要两个派别:激进和保守。拓展业务模式固然好,但是保守的发展,坚守底线,坚守原则,未必不能成功。
  (全球金融环境是大紧缩状态,因此扩张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坚守底线,坚守原则,未必不能成功)
  期货中国沈良6:未来,随着期货基金的阳光化,期货理财产品的推出和丰富,将会给整个期货行业带来多大的变化?又对期货公司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陈斌:就目前来看,中国很少有好的私募基金。期货作为专家级的行业做好真的很难做。对新华来说,可以说是无所谓,私募基金愿意做新华的客户我也很愿意,但是我不能去制造私募基金,因为法律法规是有限制的。新华的战略是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公司做,我们就盯着,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学习获得成长。就目前的期货行业来说,新华会先把经纪业务做好。
  (中国很少有好的私募基金;新华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新华产品
  期货中国沈良7:我们从新华期货的网站上看到,目前新华推出了一些智能程序化交易的产品,但是点击查看却没有具体的内容,陈总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该类产品的开发进度?
  陈斌:程序化交易是非常难,而将它做成一个产品则更难。或许会在很小的范围内能获得成功,但是真正做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还是非常难的,可以说行业内真正懂程序化交易的人非常少,我们还需要向他们多学习。
  股东公司
  期货中国沈良8:我们知道,在06年的时候,新华期货100%国有股股权最终溢价1012万元转让给了义乌三家企业,最终成交价为2120万元。国有资产转制为私营资产,对新华期货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股东有没有给新华带来大量客户?
  陈斌:在客户资源上,我们不能只是依赖股东会给我们带来客户,更何况,我们的股东公司是民营公司,不像大型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上会带来客户资源。股东公司给我们带来最大的转变不是在客户开发方面,而是在经营思路方面,民营企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真正的以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事。国有企业更多的是做人,而民营企业则更强调做事。一直以来,股东对新华期货也非常支持,这一点我们也需要感谢我们的股东。
  (国有企业更多的是做人,而民营企业则更强调做事,民营股东让我们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
  期货中国沈良9:目前,从我们所得到的资料上面显示,新华期货的资本金为4000万元人民币,在08年,期货公司全面增资的今天,新华期货未来将会有一些动作来增强自身的实力?
  陈斌我们也非常渴望,由于股东公司的背景和实力,目前还没有很大的进展,但是,我觉得注册资本增加是为了净资本的增加,而净资本的增长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是通过增资扩股,第二是盈利滚动。新华更多地会选择后者。今年新华会在增资扩股上有所动作,有增资2000万的计划,但是更多的,我们还是要通过盈利滚动来实现公司的资本增长。
  (新华更多的会选择盈利滚动来扩张)


        期货人才
  期货中国沈良10:陈总曾经在介绍新华期货对新分析师的培训过程时,提出分析师的培养大致分四个步骤,即:了解期货基础知识、写日评、做课件、写文章投稿,其中您特别强调第三个步骤——制作课件和讲课,在您看来这是分析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什么?
  陈斌:这是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总结出的几条经验。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最近的《期货日报》,今年以来,新华的文章一个月不少于5、6篇,可以说刊登量是排在全行业前5位的。而写这些文章的专家有的只是刚刚进入期货行业一两年时间,所以说,人才的高速成长,也得益于我们摸索到的一些好的人才培养经验。但是真正有用的人才还是需要与客户相结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期货中国沈良11:一个期货公司的成功与否,人才储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新华期货在对未来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哪些方面?是专业级的研发人才还是管理型的企业经营人才,抑或是综合型的人才?
  陈斌:从大的来分,总体可以分为三块:后台,前台以及研发。后台主要集中在公司运作、风险控制、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方面,而前台主要集中在业务拓展。在后台层面的人才上,我们储备还是比较足的。目前新华还是集中在培养前台的人员上面,包括客户经理。比如今年我们扩充的60多名员工,主要还是集中在前台。而研发这一块,新华也做的不错,在摸索的道路上,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经验,让我们受益。
  (目前新华的人才培养还是集中在前台人员方面)
  股指期货
  期货中国沈良12:次贷危机发生后,“衍生品是万恶之源”的思潮再次泛起.有人甚至因此建议股指期货的推出要谨慎,而目前期货监管部门对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也是一推再推,对于何时股指期货推出,陈总请谈谈您的看法?
  陈斌:这么说吧,我们制造了很多的工具,股票是我们制造的工具之一,它的功能是融资,它的功能是有意义的,所以这个工具是有意义的。期货这个工具也是有意义的,因为的功能就是发现价格、套期保值。从原理上来说,它们都无所谓善和恶。可以说这些都是工具,看它们有没有用,关键在于第一看它们有没有功能,第二看它们用多大的成本。功能大于成本我们就鼓励,成本大于功能我们就排斥,比如赌博他能宣泄赌棍的赌欲,但是对于政府、对于社会、对家人都没有好的作用,所以被排斥。核心就看我们推出的工具有多大的意义。股指期货也是一个工具,推出与否,善恶与否,要看它有没有意义,有多大的意义。
  另外还要研究它是否有利于现货股票市场,就国外的经验来看,股指期货推出是好的,稳定了市场,可以双向交易。但是结合国内的现实情况就不一定了。股指期货不存在万恶之源之说,但对于这个工具,在我们没有看清楚之前,没有研究清楚之前,或者大家还不习惯于这个新工具,用这个工具的成本又太贵,又何必急于一时地把它推出来呢?更何况世界衍生品市场的历史也较短,所以到底它能达到多大的功能,还是需要大家去探讨和研究的。
  (股指期货只是一种工具,推出与否取决于他的功能是否大于成本)
  期货中国沈良13:股指期货的门槛很高(若以3000点的沪深300计算,一手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达到90万左右,若以21%保证金计算,保证金就达18.9万。)这势必会导致股指期货投资的参与主体有别于之前的商品期货的客户群,使之更加高端,请问新华期货会针对这部分的客户提供哪些有针对性的服务?服务会有别于商品期货的客户群体吗?
  陈斌:就如同上面所说,如果把股指期货看成一个工具的话,一手的交易额多大是工具的运行规则问题,我们既然能制造一个工具,那么工具的运行规则当然也是可以修改的,一手交易额太大了,没人交易,可以改小;一手金额小了,交易太热烈,还可以改大,这就好比印花税,这是工具的运行规则问题,是可以通过修改来适应的。而新品种的推出,肯定会带来新的客户,比如钢材期货的推出,肯定会使像炼钢企业、矿产公司、房地产商、建筑商等产业的人参与进来,股指期货也一样,与现货相关的投资者会成为股指期货的客户。新华期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谁做期货谁就是我们的客户,也就是上帝,顾客是上帝。而新的目标客户群我们也会用新的对策和方法来拓展和服务。
  (工具能创造,其运行规则同样也能修改。新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投资者服务)
  期货中国沈良14:很多人都说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对整个期货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那么在陈总看来,具体将会是哪些改变?
  陈斌:我真的看不清。但就我们经纪商来说,目标客户群多了,客户面多了,对我们没坏处。粥会多一些,同样营业部也会跟着增多。如果股指期货真的推出,券商系的期货公司肯定快速地增加营业部的设置,粥供应量扩大1倍,但是和尚扩大10倍,你是吃多了还是吃少了?所以我们看事情,不应该只看粥是否增加,还要看分粥的和尚是否也增加,增加了多少?所以我们看问题应该分两面来看。
  (不只看粥是否增加,还要看分粥的和尚是否也增加)
  投资者教育
  期货中国沈良15: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期货还不太了解,不太认同,对于期货的高风险更是望而生畏,您觉得如何才能使期货更能为广大投资者所接受?
  陈斌我的看法和这个恰恰相反,我觉得对期货必须要望而生畏。望而生畏是对的,应该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业内的专业人才都是这样说,更别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
  第二,不是每个人都要了解期货,参与期货的。非专业人员万万不要盲目参与。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期货是需要你盯盘的,有多少人能坚持一直看盘?在西方国家,期货也只是少数人使用的工具,不是大众工具。证券市场我们投入了多大的成本,几万亿的资产投入,发挥股票的融资功能,但是由于它的功能实在太重要了,所以这样的代价还是需要的。而期货市场的功能还没有达到证券市场的水平,所以不需要全民都参与期货市场。
  (非专业人员万万不要盲目参与期货交易)
  个人
  期货中国沈良16:您会支持您的亲戚、朋友去了解期货甚至参与期货投资吗?
  陈斌:不会,情况不适合的话,我会坚决反对。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时间就不要参加。
  期货中国沈良17:期货在陈总的人生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您觉得期货会是您一生的事业吗?
  陈斌:我和期货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目前做的是期货的代理,不完全是期货了,只需要专心地做好代理。就好像游泳教练一样,我没有菲尔普斯游的快,甚至我不会游泳,但是我会教人游泳,能够教出下一个菲尔普斯就够了。我现在要做期货代理业专家的领航者。坦白说,我也必须继续呆在这个行业里,因为我毕竟在这个行业积累太多、投入太多,如果脱离这个行业,我是做不到的。
  宏观
  期货中国沈良18:近几年,中国投资者在国际市场上屡次受挫,比如中国的大豆高位买单、伦敦铜套利铩羽、中航油巨亏等,最近又传出高德黄金被国外投资巨头联合绞杀,导致暴仓,一系列血的教训面前,您觉得国内的期货行业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才能让这类的事件少发生、不发生?
  陈斌:这也不是国内期货行业所能控制的事,涉及到国有企业管理的问题。作为国际投资市场的新手,中国在这方面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交学费也是正常的,更何况如此大的一个企业,如此大的资金量进入期货市场,不是巨亏就是巨赢,而输赢在期货市场上都非常正常,有赢就有输。
  (巨亏、巨赢都很正常,这也涉及到国有企业管理问题)
  期货中国沈良19:奥运结束之后,多方人士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前景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悲观的也有乐观的,陈总您是怎么看的?
  陈斌:就中国经济的规模来看,其实奥运经济对整个中国经济影响不会特别大。所以就目前的中国经济来看,没有必要用奥运作为里程碑来划定界限。它只是在一个阶段里发生的一件较有影响的事情。中国的经济增长在中国国民收入达到国外发达国家国民收入水平之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目前大陆的劳动力成本只是香港的1/5,劳动力的差价是非常大的,中国拥有7亿多的劳动力,每个劳动力成本低1000块是什么概念?更何况哪止1000块呢?因此,中国整个产业内工资支出的成本要比西方发达国家少几倍甚至几十倍,产品成本的低廉,使得中国的产品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只有随着中国产品成本和国外产品成本的差价越来越小,中国的经济发展才会停止(当然中国还可以寻求其他的发展道路),才将真正进入衰退期。目前,人力成本的低廉才是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中国经济增长在中国国民收入达到国外国民收入之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期货频道沈良20:按照往常惯例,请您展望一下,中国未来几年期货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前景。
  陈斌未来几年,不会有质的变化,会增加几个品种,然后就是维持现状。
  就经纪公司来看,需要解决一个和尚和粥的问题。品种增加意味着粥的供应量会增加一些,但是和尚也会增加,因此只有在效率上提高,才能真正获得发展。所以粥的供应量增大并不意味着是件好事,甚至可能是期货公司的一个灾难。
  至于基金之类的产品,我想在期货应在股票基金内配置3%-5%的比例、然后慢慢放大比例,还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单独的纯期货基金是相当难推出的。
  (未来会增加几个品种,不会有质变,粥多了,和尚也在增加)





期货中国
沈良 陈含晗
2008年9月23日
联线中国微信ID:nline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郑重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
本站不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担保,任何情况下的收益或损失请自行承担。

Copyright © 湖南联线智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金融实战学术文化家园!立信金融,承创文明。

湘ICP备1501147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