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旭峰:基金将会成为股指期货的主角

[复制链接]
澈水清泉 发表于 2013-5-2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友你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注册学籍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学籍

x

罗旭峰精彩语录:

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现货企业都非常需要风险管理工具。

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加,期货公司可以帮助现货企业设计产品。

期货公司在未来一段时期任重道远,我们既是知识布道者,又是创新推动者,同时我们还是产品设计者和服务提供者。

基金这个群体显然是这个市场未来的主角。

我们也很有危机感,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觅食,没有所谓的大粮仓随时可以去取。

长期坚持“研究是推动南华期货业务成长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基本理念。

随着金融期货推出之后,我相信期货公司研究的角度、重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心浮气躁,以商业原则代替专业精神,这种时候他仅仅是个商品,而不是个专家。

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产品,它本身就是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对象。

最终这个行业一定是产品化、机构化以及功能化,这三块未来会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核心理由。

我们目前正处在以东方的传统文化向西方商业文化转移的过程当中。

作为一家传统的期货公司,我们要获得在一项创新业务中的成长空间,首先要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员的培养、系统的准备、风险管理能力的形成以及市场营销团队的组织。

南华的定位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我们会有很多的增长点,在局部我们会很有特点,但在全局我们尽可能做到没有特点。


记者问题1:09年,南华和钢之家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这是现货咨询服务和期货风险管理服务的结合,这样一个结合,对钢铁企业来说能否得到更加有效的服务?

罗旭峰:我认为期货公司和现货企业合作时,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在现货领域去教他们,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够出的点子、给的方案肯定不如他们专业,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期货本行这个角度出发,去了解他们这个产业,然后提出我们从期货角度出发的一些视点和方案,这些方案往往对于现货领域的企业来讲,会觉得是新的东西、有借鉴意义和实际效用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双方可以找到新合作点。

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现货企业都非常需要风险管理工具。从2008年以来到现在,全球金融形势处在动荡时期,现货企业积极利用期货的风险规避功能,利用这个工具参与套期保值交易,它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工具,或者说是有效的管理渠道和手段。所以我们认为期货公司在这方面大有作为,而且我们可以帮助现货企业找到他们业务新的增长点,或者说找到他们稳定生产成本、稳定销售利润的渠道和方法。

进一步来说,我也认为期货公司在未来,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加,比如说期权、有色金属指数以及像黑色金属、能源化工等指数的推出,我们可以帮助现货企业设计产品。期货公司可以发挥自己的期货专业优势,积极地和现货企业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我们在和钢之家合作过程当中,受益良多,无论是向现货企业产业学习方面,还是经纪业务增长方面,或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程度方面,以及能够为现货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我们都是受益良多。


记者问题2:刚才您也说到08年开始很多现货企业对期货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现在据我们了解可能部分企业对期货特别是对期货的风险还不是很了解,南华在为他们服务的时候,会去帮他们做一些什么或者是解决一些什么?

罗旭峰:现货企业了解期货市场和期货套期保值工具的过程,是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为产业经济服务的认识,在这两年逐步被现货企业和整个社会所认同。这种功能发挥,期货公司既是布道者,也是传播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期货公司还是创新的推动者。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帮助现货企业开展套期保值服务时,在职能方面我们期货公司会有更大的责任。

首先是期货知识的普及,因为期货市场毕竟是商品经济最高形式,同时随着现代金融衍生品的逐步推广,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是一件终身要做的工作,对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也是终身要做的事。我们相信现货企业在积极利用期货投资工具的过程当中,需要我们给企业提供不同的知识点,帮助他们了解期货市场了解期货工具。也就是说投资者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对现货企业来说还是对一般投资者。

其次对现货企业而言更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我们需要了解这家现货企业,我们在帮助他们了解学习期货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现货行业,了解他们这个企业,这一过程可为我们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第三,我认为我们在开展以上工作之后,我们需要帮助这些企业从生产工艺、生产流程、采购流程、销售流程等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做内部制度设计、管理流程设计以及业务流程的改造。除了这个之外,还要告诉这家企业可以通过怎样的手段实现,要帮助他们做出这个方案。通过这种业务方案制定,事实上我们从某种角度来看期货公司已经成为服务产品的设计者,或者说一项服务的提供者,我们认为,这种服务本身是有含金量的,它是可以帮助企业在加深对期货市场知识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地利用期货市场和期货投资工具来规避它们在生产、流通以及销售环节的各种风险,从而达到期货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基本功能。

我觉得期货公司在未来一段时期任重道远,我们既是知识布道者,又是创新推动者,同时我们还是产品设计者和服务提供者。


记者问题3:股指期货是现在最大的热点,南华目前股指期货的开展情况如何?

罗旭峰:如果我们看股指期货成交排名,会比较有体会,南华的前后全是券商系期货公司。股指期货这种金融产品的推出,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青睐,同样对于传统的期货公司,以商品交易为主的期货公司而言,我们的投资者也会有同样的需求,因为任何一种金融产品的推出以及投资群体的形成都是有一定内在的规律。从股指期货运行的情况来看,我们当初做了分析,认为股指期货有几类群体:

第一类,是商品期货交易当中活跃的交易群体。因为这些交易群体会对产品的流动性特别有感觉,事实上任何一个期货品种推出,只要具备流动性,就是他们的投资对象。

第二类,是证券公司的客户群体,这些群体当中很大一部分具备了一定的资本实力,然后在证券市场当中已经从事多年的交易活动,并且对资本市场充满兴趣,有交易股指期货的可能性,这类群体在进入市场的时候需要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的IB给他们进行期货知识的普及和扫盲,我认为这个过程目前正在进行当中。

第三类,是私募和公募,基金这个群体显然是这个市场未来的主角。从证券市场基金成长的速度来看,中国市场目前已经到了非常迫切需要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时期,我们认为这些机构投资者是专业的,他们有专门的一帮人,以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手法从事期货投资交易。我们认为私募和公募会成为非常大的投资群体,而且会在未来的两年当中,迅速成长为市场主流群体。

第四类,就是海外机构投资者,就是我们所谓的QFII。这类客户群体随着中金所套期保值有关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最近关于QFII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讨论接近尾声,如果政策一旦明确,相信这些海外投资者会进来,尽管一开始他们只能从事套保交易,但是这种套保交易本身是为他进行产品设计提供了支持,我觉得对于市场来说是他们也是一波非常大的交易力量。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认为未来在产品设计过程当中,银行的创新部门、理财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保险公司类似需求的业务部门都将会成为这个市场的主要力量。我觉得这个过程大约是3到5年时间,中间有个法规边界的突破、金融机构认识的提高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三者一旦匹配,我相信市场的能量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南华在股指期货推出初始阶段,勉强能够和有券商背景的公司站在一块,但是未来的竞争仍然是严峻和残酷的,希望两年以后我们仍然能站在这个队伍当中,能够和有金融背景的期货公司一起见证中国期货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记者问题4:南华在股指期货初始阶段的成绩如何?

罗旭峰:到昨天为止,我们开户总量603户,603户当中机构和法人可能只有十几户,仍然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我们预判到今年年底,股指期货的客户总量将突破2000户,这类客户群体的产生一方面在于我们营销团队的努力,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商品交易客户。目前我们南华商品交易客户大概在280650户,也就是说这个中间还会有转化的过程。在股指期货方面,我们未来的空间会比较大,当然我们也很有危机感,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觅食没有所谓的大粮仓随时可以去取,这一点是我们的劣势,但是我们会努力,而且我们也不认为我们会输给别的公司。


记者问题5:您刚才讲的机构法人开户只有10几户,这法人客户主要是哪方面的?

罗旭峰:从公司的分类上来看,从事现货领域和商业贸易流通领域的客户少之又少,凤毛麟角,绝大部分都是以投资为主的企业,换个角度来说这些企业其实是带有私募性质的。


记者问题6:股指期货开出来之后,对客户服务能力需要很快的提高,像券商类期货公司,因为它们背后有券商背景,它们对金融、对现货指数方面的研究肯定比传统商品期货要强一点,南华作为国内很早的一个注重研发力量的公司,研究所很早就有了,南华现在在金融期货研发这块怎么才能赶上他们,或者说弥补我们先天的不足?

罗旭峰:南华期货是最早设立研究所的期货公司,这些年来我们长期坚持“研究是推动南华期货业务成长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基本理念。目前南华的期货研究所已经具备将近60人左右的规模,在东北我们拥有东北研究中心,在北京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上海有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以及深圳有金融产品创新研究中心,杭州有基础商品研究中心,同时在杭州我们也设立了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量化投资的研究中心,我们在上海的金融研究力量也是比较强的,另外目前南华深圳所的规模也有10个人左右,他们主要在从事金融期货研究、金融产品研究。

我们认为券商的研发力量的确很强,但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跟着券商学,我们研究所的成长,一方面跟券商商,另一方面也在跟国外大的研究机构学,我们每年订阅大量的报告,估计有几十份各类的报告作为我们的参考。所以对某一产品数据的收集、研究的角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我们后续的研发力量的持续跟进和形成,这些方面我们都有独立的思考。

随着金融期货推出之后,我相信期货公司研究的角度、重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刚才介绍在整个研究力量的配比方面,我们在金融这块的话我们已经将近一半人了,在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当中,我们会随市场而动,而且我们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对市场敏感度的把握,市场实际需求的掌握方面,相信我们会有更大的灵活度,更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的研究事实上是推动了南华的快速成长,而且我们也认为在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当中,我们的研究所仍然会成为南华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发展的推动力,客户报告的提供者,随着整个行业需求的产生,比如咨询业务可以成为独立业务的时候,我们也会把这块业务独立出来,成为我们各项业务的组成之一。

记者问题7:很多期货公司的研究力量跟待遇也有关系,似乎期货行业研究员薪资比较低?

罗旭峰:这是非常突出的现象,期货行业前些年相对弱小,使得我们研究人员薪资水准偏低,今年在分析师大会上,好像有位研究所负责人提出要给大家涨工资。我觉得研究人员薪资水准会随着重要程度会有起落。当然我们也知道《新财富》在评券商分析师过程当中,凡是被它选上的,薪资都涨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然后随着他的薪资炒到一个程度的时候,接下去就是他跳槽的动作。我们也觉得人才的流动,它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也就是说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一定会产生人才的流动,人才也是生产力要素之一

作为企业,我们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如果说一家企业的员工或者它的研究人员长期保持稳定,比如15年、20年不动,我相信这家企业一定是没有冲击力的,因为这些人都很安逸。企业的发展,我既不认为日本的模式好,员工对企业忠诚一辈子,那种企业没有太大的生命力,要是流动性差,企业成长空间会受到限制,相反,像美国这样唯经济是图,唯以个人收入标准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价值观我也不认同。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文化是中庸文化,我们既要保持人员的适度流动性又要保持人员相对的忠诚度。期货行业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事实上行业已经沉淀了一支具有一定忠诚度的队伍,这些人员在行业的艰难时期在企业的艰难时期伴随着期货公司共同成长,我也认为在未来行业快速成长的过程当中,企业也会善待伴随企业共同成长的人,他们个人的价值也会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分析师他的忠诚度是很重要的,他只有长期愿意坚守做一件事情,他才会有所成就,如果他整天一会这家公司一会那家公司不停在换,一会对这个品种感兴趣,过两天他又对另一个品种感兴趣,什么品种他都是专家,这种分析师的我认为深度是有限的,而且心浮气躁以商业原则代替专业精神,这种时候他仅仅是个商品,而不是个专家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价值观的问题,也有很多文化的东西,还有个人职业的规划和愿景以及个人的成长空间的考虑,它是综合因素。作为企业我们既要能够发掘明星,发掘核心研究团队的能力,吸引这些人的能力,又必须要有培养这些人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时候我们既能够在应急的时候输血,平时我们又能造血,只有这样我们企业的发展才是健康的、稳定的、有前途有前景的。


记者问题8:南华现在做期指有603户,其中法人是十来户,我想请您就机构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谈谈看法。

罗旭峰:我认为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产品,它本身就是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对象,自从股指期货上市,我们就认为它标志着机构投资时代的到来。尽管在这个品种上市初期会有很多中大户个人投资者群体的参与,但是最终这个行业一定是产品化、机构化以及功能化,这三块未来会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核心理由。

这个过程中对于期货公司来讲,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去引导机构客户的需求,因为我们是中介机构,我们中介机构的职能就是向市场输入我们认为适当的投资者,让适当的投资者参与适当的产品交易。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在过去的几年中在证券市场的成长是相当惊人的,规模和比例在短短几年中可能占有整个市场的30%到40%的比例,我相信在期货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格局在未来几年当中会得到很大的改观。我们现在的市场状况有点像日本,都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几乎没有机构投资者,但是我们未来的资本市场要像美国,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我们目前正处在以东方的传统文化向西方商业文化转移的过程当中,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也是处于这样一种格局。

对于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我们认为它是自身的需求,同时也要靠期货公司的发现、培养和引导,只有具备这两项要素之后,机构时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来。


记者问题9:南华在商品期货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市场营销这块,随着股指期货上市之后,机构投资者要进入这个市场之后,南华如何去吸引机构投资者来做期指,或者南华能够提供独特的别人没有的东西,或者说营销手段跟商品时代不一样?

罗旭峰:我认为,首先社会是发展的,行业在快速发展,求新求异求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我们这个行业它仍然是个传统行业,尽管它在中国是个朝阳行业,但在美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有过的发展历程,我们肯定会经历,我认为传统的东西未必不是好东西,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感,没有发展内在的动力的话,这个企业是不可能会成长的,那么在这个问题当中,作为一家传统的期货公司,我们要获得在一项创新业务中的成长空间,首先要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员的培养、系统的准备、风险管理能力的形成以及市场营销团队的组织,我觉得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

事实上我们在2008年我们已经深切的感受到,尽管中国在全球经济板块当中似乎一枝独秀,但是我们周边的环境是不确定的,充满着风险,既然充满着风险,期货行业又是一个风险管理的行业,我们相信在这个金融动荡时代期货公司将获得高速的发展、长足的发展。这个发展既有金融期货上市所带来的契机,也有商品期货的,我们毕竟是发展中的大国,我们既然顶着世界工厂的头衔,我们的企业就离不开商品期货市场,这些企业避险的需要也是我们未来发展很大的推动力。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当中,期货行业会获得高速的成长,这是无可厚非的,同样,不论是传统的期货公司还是以金融衍生品为主的期货公司,它都会获得很大的发展机会,而且我也认为南华的定位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我们会有很多的增长点,在局部我们会很有特点,但在全局我们尽可能做到没有特点。

我们认为在后续的发展当中我们有能力把握各种商业机会,当然这种把握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不愿意去推动,那么这个企业会很危险,会面临很大的危机,但是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意识,我相信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经济观察报、期货日报、期货中国网联合访谈

期货中国网录音整理

2010年5月26日  杭州

联线中国微信ID:nline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郑重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
本站不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担保,任何情况下的收益或损失请自行承担。

Copyright © 湖南联线智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金融实战学术文化家园!立信金融,承创文明。

湘ICP备1501147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