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中国专访方世圣:股指期货流动性足够,深度不够

[复制链接]
澈水清泉 发表于 2013-5-2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友你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注册学籍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学籍

x
方世圣

        台湾股指期货专家

         现任东证期货高级顾问。曾任台湾期货交易所交易委员会委员、结算委员会主席,证券公会期货、金融期货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专家,中国期货业协会特聘讲师。《第一财经》今日股市、湖北卫视《左道财门》、央视二套《老左来了》特邀嘉宾。著有《股指期货套保与套利》,与党剑博士合著有《股指期货实战解析》。





访谈精彩语录:

股指期货在全球的设计都差不多,不一样的是合约规格的大小和结算方法不同。

目前沪深300指数合约的设计,没有不妥的地方。

(在台湾)真正所谓的恶性控盘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听说过有人要去控盘。

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各客户群体比重和现货市场非常像。

台湾法人和大陆不一样,台湾的法人,分成几种,除了现货的基金公司,台湾还有期货委托理财,还有期货基金。

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的儿子,是衍生出来的工具,当然是和妈妈很像。

一定程度的压抑能让它(股指期货市场)慢慢健康成长,其实是件好事。


现在我们的流动性是绝对够的,但深度还不太够。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怎样增加交易量,而是应该怎样增加客户的数量。

每个人的交易方法不一样,就会增加市场的深度和厚度。

(汇添富基金在东证期货做专户的开户)基金公司跨出了第一步,真正意义上运用了股指期货。

在有股指期货之前,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是平行线,没有交集。

咨询业务,我并不是很看好,CTA我非常看好。

我们大陆的期货行业是很可怜的,收入太单一,而且竞争非常同质化,卖相同的产品,到最后就是看谁会杀价。

程序化交易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也不要认为是非常神奇的方法。


现在国内做高频交易,在部分品种上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它深度不够。

必须要有很大的现货交易量,才会有期货避险的需求。

中国人都喜欢买黄金,而不喜欢买卖黄金。

我有个老外的朋友曾经说,“我到纽约就想放空,到上海就想做多。”

台湾有可能太自我设限,目光集中在岛内,造成它前些年凡事讲本土化,而不讲究国际化。

两岸资金、人才的交流能够促进上海更早一步跨入国际化金融中心的行列,也会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




期货中国1:感谢方世圣先生在百忙中接受期货中国网的专访,您是台湾地区第一批期货从业人员,也是大陆中金所的专家顾问。台湾的股指期货已经运行13年,而大陆的股指期货则刚刚开始,就您对两岸股指期货的了解而言,台湾和大陆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差异点主要有哪些?您觉得哪边的合约设计更合理?


方世圣:股指期货在全球的设计都差不多,不一样的是合约规格的大小和结算方法不同。结算方法有些是最后价位的结算,也有用第二天开盘价来结算。台湾刚开始就是以次交易日开盘作为结算价,不过现在也已经改了,因为那不太合理。大陆有后发优势,中金所当初在设计合约时,广纳各方意见(目前国内也有很多从境外回来的人才)。所以我个人认为,目前沪深300指数合约的设计,没有不妥的地方。
一定要挑毛病的话,也是因为市场的关系。国内老百姓的投资理念不太成熟,赌风比较盛,所以合约的价值做得比较大,以此对过度投机进行一定程度地遏制。不过随着市场的成熟,会在一定程度上慢慢修正。
从目前来看,大陆的合约已经是非常合理的了,没有什么更大的地方需要去改良。



期货中国2:目前大陆的金融期货只有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只有沪深300一个品种,台湾的金融期货有哪些类型、哪些品种?

方世圣:台湾基本上都是金融期货。除了加权股价指数期货合约,还有小型化合约,大的有200台币,小的有50台币。还有不同板块股票的指数,比如电子类、金融类股票期货。还有指数期权,台湾叫:选择权,option.现在有推个股option,个股期权。其他金融类期货,台湾现在也很齐,有利率期货,10年期的公债和短期的商业票据的期货,不过这些品种交易量不是很大。交易量最大的是大型和小型的加权股价期货。大陆这边是取300只股票,台湾是取全部,包含市场上所有的股票,类似上证指数。


期货中国3:台湾股指期货运行了13年,这些年里有没有发生过恶性控盘事件?


方世圣:真正所谓的恶性控盘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听说过有人要去控盘。我发现,目前大陆一些朋友很紧张是不是有人会去操纵市场。如果要操作期货市场,首先你就必须要操控现货,若要操控现货,你就要操控沪深300指数,如果要操控沪深300指数,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情。真的大到那个程度,就很容易被人逮到。沪深300指数有300只股票,市值那么大,流通量那么大,操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相对来讲,个股期货操控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所以要成熟到某一程度,才能推个股期货和个股期权。台湾的个股期货也是今年才推。



期货中国4:另外,台湾的股指期货有没有发生过期货和现货价格偏离较大的行情?

方世圣:曾经有发生过。那时台湾有个国安基金,这是个台湾当局政府的护盘基金。利用股指期货护盘(在股市大跌期间,拉高股指),但是最后还是没成功。那次瞬间拉的很开,最终还是失败,短期有很大的波动,但是很快恢复到正常。短期拉开是指收盘瞬间的价差,但第二天开盘马上就打回来,市场的套利力量是很强大的。在台湾,连政府主导的庞大基金都没有办法对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操控。从这个案例来看,真正要操控指数是很难的。


期货中国5:台湾参与股指期货的群体主要是哪些?台湾从股指期货上市初期到目前的成熟期,各类群体比例的变化是怎样的?


方世圣:刚开始法人参与的少,和大陆一样。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各客户群体比重和现货市场非常像。不要期待现货是散户群体为主,股指全部都是法人,这个不现实。台湾有“做市商”制度,法人占有50%以上。尤其是08年大熊市的时候,基金公司利用股指期货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法人开户比较麻烦,还需要申请套保额度等,台湾当时也经历这个过程,后来法人还是陆陆续续参与进来了。台湾法人和大陆不一样,台湾的法人,分成几种,除了现货的基金公司,台湾还有期货委托理财,还有期货基金。如果统称为法人,法人的比重很高。某个程度来讲,大陆在“期货自营”、“期货委托理财”、“期货基金”这方面的发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期货中国6: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合约设计和准入机制来看,它主要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但是目前来看,真正的机构进来得还比较少,反而个人投资者非常活跃,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方世圣:我想这是因为现货市场的组成就是这样,现货市场是个人客户占大多数。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会非常像,就像妈妈生个儿子,肯定会像妈妈。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的儿子,是衍生出来的工具,当然是和妈妈很像。至于法人的参与,还是刚才讲的,这是个渐进的过程。毕竟从4月16日到现在为止,大陆的股指期货才结掉4个合约。9月还没结。5个不到的合约,就要求一切很完美,像先进市场一样,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市场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期货中国7:都说期货市场是一个很难盈利的市场,台湾参与股指期货的群体中盈利的比例大约占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您觉得这样的比例是否合理?


方世圣:我们没有算过整体,因为客户的资料是保密的。很多时候,有些客户在做套利,不管是跟期权套利,还是跟现货套利。很有可能是现货赚了钱,期货赔了钱。不太有办法利用“二八”理论去分,谁赚钱谁亏钱。其实,有些人赔钱赔的很开心,因为他可能在期权赚了更多的钱,或者是现货赚了很多钱。我想,我不太有办法给你一个很不负责任的拍脑袋的数字。
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这是完全站在现货的角度在看这个事情。多少人赚钱?多少人亏钱?百分比是多少?但是,因为股指期货是衍生品,是个很复杂的产品,交易策略也是很复杂的。有些人在期货上赔了大钱,但是他非常高兴,因为在现货赚了更多的钱。单一站在期货的角度去看这个事情,是不客观、不全面的。



期货中国8:大陆股指期货的换手率很高,目前台湾股指期货每日成交量和持仓量的比例(换手率)大概是多少?

方世圣:真正想去研究的话,台湾的股指期货换手率更高。倒不是因为有很多炒手或者散户在里面,因为台湾有做市商的制度,在期货方面没有,在期权方面有这样的制度。做市商要提供流动性,比如说,我是期权的做市商,我就要不断的双向报价。以目前来看,已经不太有办法用台湾的市场和大陆的市场做对比。但是,台湾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期权这些产品,换手率也是很高的。因为散户为主的市场,都是这样,大家不愿意承受持仓过夜的风险。台湾的现货市场,尤其是台湾允许日内交易,股票现货可以做日内交易,曾经一度是全世界换手率最高的。

期货中国9: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后,成交量之大出乎意料,甚至中金所还出台措施限制单个个人账户的最大持仓手数和最大成交手数,流动性太好、换手率太高是否有害于市场?您认为中金所的限制有必要吗?


方世圣:我们从市场角度来看,如果今天市场没有持仓量,全部都是交易量,持仓量很低,所有人都是投机者,做的都非常非常短,这个从某一个程度来讲,投机的气氛太浓了。造成这个现象和客户的组成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客户的组成大部分都是散户,散户都是纯粹逐利的,陆续进来其他目的交易者之后,比如法人机构、做套保的,相对来讲,持仓量就会起来。
中金所限制交易量有没有道理?我举个例子。09年,全世界股价指数排名第一的期货,E-miniS&P,美国的小型股价期货合约,它的保证金非常低,24小时在交易,它一天的日均交易量也只有219万手,。我们的股指期货推出来2个月,50万手,已经是他们的1/4了,而且保证金很高,合约价值也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要不要限制?站在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角度上,我觉得,一定程度的压抑能让它慢慢健康成长,其实是件好事。
期货中国10:您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沪深300指数真实的价格变动和投资者能看到的价格变动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大约有多少秒时间?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应如何利用这一时间差?

方世圣:我上次讲的应该是:现货要先有个股行情,才会有指数。个股是300只股票,300只股票计算一次,要有时间,就算是几毫秒,也是个时间差。每个系统不一样,我不能准确的告诉你多少秒,因为各地的网速不一样,系统不一样。从个股成交到发布出来,肯定会有时间差,再短也是个时间差。我最主要的用意,不是要强调时间差、利用时间差。我的主要意思是,强调做股指期货,做一些方向性的交易时,可以参考权重比例大的个股,它们的变化会影响指数的涨跌。


期货中国11:目前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拟合度较好,但从日内行情来看,股指期货短期的波动幅度更大,毛刺更多,还存在这急涨急跌的“秒杀”现象,您觉得秒杀行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秒杀行情?

方世圣: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流动性是绝对够的,但深度还不太够。什么叫深度不够?每个档上挂的价格,并不是很多。一个价位,就是2手、3手。如果这个时候有些大单进来,不管是止损单还是其他新的单子,只要稍微大点单子进来,就会打穿这个价格。这个和市场有部分的炒手有关,他不习惯挂价,通常是看价格。他要买,他看对手有2手、3手,他直接就敲2手。如果有10个人敲2手,就是20手。如果大家同时在做,就是大单,一打就会把价格打穿掉。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怎样增加交易量,而是应该怎样增加客户的数量。客户数量多的话,多到一定程度,想法就会很多。每个人的交易方法不一样,就会增加市场的深度和厚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太会发生秒杀行情。不过现在大陆的股指期货才生下来5个月,还不是青少年,新市场肯定会发生类似的状况,台湾刚开始也是这样。一开始有做短线的,一把打穿掉价格,后来陆陆续续大家以挂价的形式去做。也不是我们国内沪深300指数市场长这样,所有的市场,刚开始基本上都是这样。


期货中国12:股指期货上市后,我国的证券市场终于有了真正的做空、对冲机制,这给私募基金转变为对冲基金带来了契机,目前已有少量私募在积极行动,您如何看待对冲基金在大陆市场的发展?

方世圣:严格意义上讲,对冲基金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利用大量杠杆,所谓大量杠杆,就是大量的钱是借来的,这个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冲基金。如果我是做现货期货套利的人,可能很多现货的钱都是借来的。但是,国内目前做不到。大陆不太可能用融资的方法去借,去跟银行去借。大部分对冲基金的风险低,因为他对冲掉了风险。但是,杠杆很高,要去借钱。现在我们做不到,我们不可能跑到银行去借钱,说我要做股票,你借我点钱。国内要真正迈到国外说的对冲基金那一步,还早。我们只能讲,我们出了个对冲的工具,能对冲掉一些风险,我们多了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不管是公募也好、私募也好,都是多了个对冲的工具。


期货中国13:如今,大陆市场上活跃着不少从海外回来的对冲基金经理,他们也看到了大陆对冲基金市场的发展空间,这些“海归”的到来和运作,会给大陆金融投资市场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方世圣: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因为很多人把国外先进的观念带进来。在台湾,大概差不多2年有套利机会,但是在大陆,3个月就沒有了。这是个后发优势。那些崎岖的道路,人家走过了,你不需要再走。所以,海外的人才进来,让这个市场更快成熟,这是件好事。

期货中国:这种情况会不会对大陆本土的基金经理、职业的操盘手,带来很大压力?

方世圣:最近我们跑了很多基金公司。像我们公司和汇添富基金公司,通过交行托管的专户产品,今天已经正式在中金所和我们东证期货完成开户。我们在和基金公司,甚至在和托管银行沟通的时候,发现实际上做基金的人才都很优秀,他们都是做金融工程或者是从国外回来的。所以,我不觉得带给他们多大压力,因为他们都非常厉害。只是因为限于一些法律法规,有部分策略不能做,比如:部分套利不能做,更不要说做投机了。我不认为带来很多压力。


期货中国14:股指期货上市前后,相关公募、私募、自营机构开始了基于股指期货的产品研发,相对以往的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来说,不少创新产品被开发出来,也有少数产品已在实际运作,理财产品的创新化和丰富化,会不会给我国的基金行业带来一次洗牌?

方世圣:我觉得肯定会。从台湾基金来讲,也是这样。大陆的基金公司要比台湾的基金公司更积极。在台湾,刚开始我们跑基金公司的时候,被他们赶出来。“谁要做期货?现货股票都做不完。”但是,现在几乎有75%的基金都在做期货。所以,到现在,一些法人机构多了这样一个工具,相对来讲,会操作得更加得心应手。所以,会给公募、私募公司一个成长的机会。


期货中国15:今天,汇添富基金在东证期货做专户的开户,这是大陆第一家的基金专户。您觉得,这件事对整个基金理财行业、对期货公司有什么意义?

方世圣:这是件跨时代的意义。这是第一只基金产品,虽然是专户产品,不是公募,至少基金公司跨出了第一步真正意义上运用了股指期货。我以前经常开玩笑,在有股指期货之前,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是平行线,没有交集。现在突然发现有了交集,对期货公司里来说,也是跨时代,客户群体增加了大项。能有广大客户群体的基金公司,这对我个人来讲,的也是非常欣慰。

期货中国:您觉得这种势头会在近期内发展吗?

方世圣:我相信会的。有一就有二,很快会发展起来。


期货中国16:大陆的“期货咨询业务”和“CTA理财业务”可能在这一两年内会逐步开放,这两项业务在台湾的发展情况如何?您觉得这两项业务在大陆的发展空间大不大?

方世圣:咨询业务,我并不是很看好。我们中国人和欧美文化不一样。中国人随便谁都是专家,卖菜的阿姨都是股神。一定要拿咨询业务去卖钱,又不能保证客户赚钱,客户凭什么买报告?我不是非常看好,包括在台湾咨询业务也做不起来。CTA我非常看好,CTA就是把钱交给专业的人管理。而且以后CTA涉猎的公司多了,可以有个评比排序。CTA是CPO的第一步,是发展期货基金的第一步,为了整个期货行业能有个更好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一步。我们大陆的期货行业是很可怜的,收入太单一,而且竞争非常同质化卖相同的产品,到最后就是看谁会杀价。中国人很会砍价,你砍一刀,见了肉,我砍一刀,见了血,再砍下去,连骨头都要断了。如果能有周边的业务能起来,对期货公司来讲,可以增加核心竞争力。

期货中国:投资者能从咨询业务和CTA业务,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方世圣:第一:期货公司的研究所、研究人员比一般散户更加专业。第二: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比较信任专家的投资人,对他来说,可以增加一些比较好的信息来源。对期货公司来说,也是培养研究员最好的途径。因为以前不收钱,也不负责任,我就随便讲讲,把我心得告诉你,你参考参考。而一旦收你的钱,就要负责任。客户一旦付钱了,他肯定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咨询业务对客户来讲,对期货公司来讲,都是好事。对CTA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把钱交给专业的人来理财,作为投资组合中的一环,也是件比较好的事情。为什么去买基金?为什么去买信托产品?其实是增加了投资的管道和工具。这个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件好事。


期货中国17:近两年来,程序化交易在大陆期货市场兴起,并且发展迅速,您如何看待程序化交易?台湾程序化交易的普及面如何?

方世圣:程序化交易基本上讲,是一种交易的方式。也没有这个所谓的公平不公平,程序化交易也有人赚钱,有人亏钱。也不是100%每次都赚钱。程序化交易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也不要认为是非常神奇的方法。有很多人会引进一些国外的东西,但是,国外能用,中国市场不一定能用。怎样让它本土化,本土化是比较重要的事情。系统的东西,只要有钱就一定能买得到,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怎样做改良?怎样在策略上做优化?台湾因为有期权,所以程序化交易做的比较快速。尤其是以后CTA开始利用程序化作交易,对CTA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程序化交易风险比较可控,不会参杂人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期货中国18:在股指期货市场,也有一些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开始采用程序化交易甚至高频交易,高频交易会不会对其他交易者形成盈利空间的掠夺?

方世圣:所谓的高频交易,基本上就是指:一天快速频繁的交易,每次赚很少的钱,但是次数多了,累计起来就有一定程度的获利。高频交易要赚很大的钱基本不太可能,因为每次获利空间都非常少。它的完成要靠市场的量够大、深度够深。现在国内做高频交易,在部分品种上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它深度不够。另外,高频要看频率高到怎样的程度。以目前来看,很多人号称是高频,实际上不能叫高频,顶多叫极短线或者是短线交易。而且技术上的障碍也是个问题。在国内,因为交易所在技术上的设置和政策上的障碍,国外真正的高频交易,在国内不太会发生。


期货中国19:沪深300股指期货刚上市的一个月,期现套利的空间较大,如今期货主力合约和现货平均价差一般在5-20之间,是否还有套利空间?

方世圣:你如果不算所谓的“跟踪误差”,20个点,应该是可以的。做套利的一般成本都很低,如果市场冲击成本和跟踪误差不算的话,基本上可以获利。

期货中国:如果算进去的话会怎样?



方世圣:那看怎样组合。买300只股票,最多产生多少跟踪误差。比如:20个点差价,却有3只股票停牌,就傻掉了。中信证券、中国平安停了那么久,权重又那么大,就很麻烦。套利空间越大,越不需要去考虑跟踪误差。当获利空间越来越少,套利空间只剩下20个点,就要小心。一不小心,套利变套损。


期货中国20:就您对大陆期货市场的了解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熟悉,您觉得大陆金融期货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可以有哪些具体的产品创新?



方世圣:目前来看,股指期货发展到现在不到5月,现在讲创新,有点早。因为本身还不到当妈妈的程度,就想生小孩,还有点早。如果真的要去讲创新,个人觉得,期权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期权,从理论上讲,买方损失有限获利无限。而且,期权也是法人可以利用的非常好的避险工具,因为它和买保险一样。

期货中国:有人说,期权像彩票。

方世圣:这只是个比喻。期权和彩票不一样,彩票更多是赌一把,但是期权有理论基础。开玩笑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但毕竟还是很不一样的东西。


期货中国21:1997年成立的台湾期货交易所上市了多个金融期货品种,但台湾一直没有商品期货品种,是什么原因导致台湾一直没有商品期货上市交易?

方世圣:因为台湾市场太小,没有商品期货,和新加坡上不了太多商品期货一样。不过毕竟是亚洲船用燃油的集散地,新加坡可以做做燃油期货,但其他产品就很困难。大陆推的商品期货品种,要么是出口最大,要么是需求量最大。必须要有很大的现货交易量,才会有期货避险的需求。台湾农产品交易量没那么大,有些东西又不好推。台湾想推过DRAM,DRAM是一个电子的核心产品。台湾的DRAM是全世界做的最大的,曾经想过上这个产品,但是,这个产品日新月异,非常难以标准化。产品千变万化,价格波动也很大,新的10块钱一颗,过2个月,2块钱一颗,所以台湾没有推。唯一的商品,如果非要叫商品的话,就是黄金期货。不过,我发现,中国人都喜欢买黄金,而不喜欢买卖黄金。

期货中国22: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是全球第二,而中国的金融地位则相对低很多,您觉得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在多少年内取得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全球位置?另外上海有没有可能成为和纽约、伦敦相媲美的全球金融中心?

方世圣:绝对有可能,100%有可能。但是你现在访问的是期货从业人员,讲这个议题好像太伟大了。从我一个境外人员来看的话,上海绝对可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当然需要有其他配套措施。我有个老外的朋友曾经说,“我到纽约就想放空,到上海就想做多。”

期货中国:大概多少年,中国的金融市场取得和经济相匹配的地位?

方世圣:这个要看国家政策的吧。很难说,到底是多少年。


期货中国23:4年前您放弃了台湾的高薪到大陆发展,应是考虑到大陆期货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台湾期货的发展瓶颈,您觉得台湾期货市场的发展瓶颈在哪里?

方世圣:人口少,市场小,这是一定的。台湾最主要的是,多多少少牵涉到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台湾有可能太自我设限,目光集中在岛内,造成它前些年凡事讲本土化,而不讲究国际化。大陆相对来说,本土化没有问题。如果本土市场够大的话,就慢慢本土化,不用理人家。最要命的是,台湾本土不够大,还是要讲本土,这肯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设限。当初下定决心离开台湾,这方面是很大的原因。台湾这两年把眼光放在全球和大陆的合作也做的比较好。现在签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架构,台湾现在在逐步发展,但是毕竟人口有限。我最希望的是,它能够很快迈入大中华的商圈。台湾有很多人才,和大陆沟通起来又没有障碍。大陆有市场和资金,两岸如果能互相补短,是非常好的事情。


期货中国23:坊间传说,大陆业内领导和相关台湾期货人士曾探讨过允许台湾的期货公司到厦门开营业部或者组建合资公司的事宜,您觉得台湾的期货公司有没有可能在厦门落地?

方世圣:这个现在还在谈,有些公司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谈判中,我觉得非常好。这就是我刚才提的,两岸资金、人才的交流能够促进上海更早一步跨入国际化金融中心的行列,也会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台湾的经验在大陆还是很好用的。一个人来毕竟力量有限,能够全面性的交流,个人觉得是个非常好的事情。


期货中国24:您受中金所之托,写了《股指期货套保与套利》这本书,它对将要参与或已经参与股指期货的机构有没有帮助?

方世圣:目前来看,套保套利这种操作方式和操作策略,对一个健全的期货市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期货主要的一个目的。所以,中金所希望我能写这样一本书。说句题外话,股指期货的套保套利,不知道的人以为很高深,知道的人,觉得未必这样神秘。专门写这样的书,我们去找过,没有找到。目前还没有人专门写股指期货的套保套利,可能只是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所以,我们花了很大功夫去找资料,包括实例等等,才把它整理出来,写了这本书。希望对国内的期货投资人、投资机构,有一点点浅薄的帮助。


期货中国25:您在东证期货担任高级顾问,主要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

方世圣:主要负责金融工程的策略开发,以及法人客户业务,包含服务基金公司等等。


期货中国26:您是大陆期货行业第一个台湾籍高管(目前也应是唯一的一个),4年来,您和大陆同行广泛接触,请问大陆期货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方世圣:其实,某一程度来讲,大陆的期货从业人员素质,比台湾还要高,包括工作态度、对期货市场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大陆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期货市场的状况不是那么熟悉。不过,这也是环境造成的。因为国内目前不能做国外的品种,所以大家也没有这个必要去了解国外的衍生品状况。另外,台湾的周边事业,包含投资顾问,委托理财,我们叫经理人事业,还有信托,期货基金,造就了很多交易和分析的人才,而大陆目前没有这样的平台培养这些人才,这方面略有不足。我个人觉得,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周边事业被允许来做,也会逐渐改变,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期货中国网
  主持:沈良 录音整理:白茉兰
2010-09-15                                   




联线中国微信ID:nline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郑重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
本站不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担保,任何情况下的收益或损失请自行承担。

Copyright © 湖南联线智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金融实战学术文化家园!立信金融,承创文明。

湘ICP备1501147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