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播报站]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之沿海经济初步形成“三大四小”发展格局

[复制链接]
正义事业 发表于 2013-5-2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友你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注册学籍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学籍

x
  沿海经济初步形成“三大四小”发展格局
   “三大四小”
从《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通过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再到《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过,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已形成了“三大四小”格局。
“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四小”,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沿海。“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起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接下去还要扮演中国经济领头羊和体制改革探索者的角色;“四小”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服务“三南”,带动“三北”
    沿海地区由于拥有港口、海洋、腹地等优势,又能发挥对内通道功能,影响、辐射和带动国内区域均衡发展,也是国内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从南往北看,珠三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能发挥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的功能,推动中部崛起、深化西部大开发。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能将台湾的优势辐射到海峡西岸地区,继而推动中部崛起。长三角开发开放能进一步拉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将为处于相近纬度的淮河流域和陇海一兰新一线经济带开辟一处更便捷、更宽阔的出海通道。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将有利于辐射带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发展。
  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复国函〔2012〕160号)、国函〔2012〕161号)、国函〔2012〕162号)、国函〔2012〕163号)、国函〔2012〕164号)、国函〔2012〕165号)、国函〔2012〕166号国函〔2012〕159号)七省一市(2011-2020)海洋功能区划。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中央在建立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在中国沿海地区应运而生。目前(2009年10月),国家级开发区已增至54个。2008年,中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5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近200亿美元,连续多年占全国比重近四分之一,呈现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十五”期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4.51%,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29%。
    开发区在探索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成功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开发区已成为中国现代制造业集聚、外商投资密集、投资环境优化、高新技术发展的新兴产业基地,成为促进开发区所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大连开发区
    大连开发区是中国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
    大连开发区始建于1984年10月15日。25年来,大连开发区从当初的3平方公里起步区到今天(2009年10月)的410平方公里规划区,从1000万元财政资金、2.3亿元银行贷款,到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33亿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100多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过25年的开发建设,大连开发区区域总体经济规模已达到中国中等城市发展水平,在辽宁省位列沈阳、大连、鞍山之后,居第四位,成为助推辽宁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引擎。
    2008年,大连开发区主导产业集群实现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总量的6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
联线中国微信ID:nline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郑重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
本站不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担保,任何情况下的收益或损失请自行承担。

Copyright © 湖南联线智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金融实战学术文化家园!立信金融,承创文明。

湘ICP备1501147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