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友你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注册学籍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学籍
x
2010年4月24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浙江期货行业协会协办,南华期货、永安期货、新湖期货、中国国际期货、银河期货、东证期货承办,交通银行特别赞助的2010年第四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在杭州黄龙饭店举办。 来自中国证监会期货一部、期货二部、研究中心的领导和代表,中国期货业协会、浙江期货行业协会、其他地区期货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代表,浙江、黑龙江、宁波证监局的领导和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家期货交易所的领导和代表,境内外的专家、学者、期货公司高管、交易所代表,国内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现货企业的分析师和各级领导和嘉宾等6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 李强:金融期货时代如何培育优秀的期货分析师团队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强主持本次论坛第一节。李会长表示本届论坛是在我国股指期货正式上市的背景下召开的,新的形势给期货行业和广大的期货分析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大会以金融期货时代的分析师为主题,分析如何培育优秀的期货分析师团队,进而提高机构投资者服务现货企业的专业能力,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
刘志超:适时开展和完善期货分析师的认证体系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在致辞中表示通过一周的运行,我国股指期货整体运行平稳。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更加全面、结构更加丰富、市场更加合理。近年来我国期货行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期货分析师在为现货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年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的期货分析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所成长,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总量尚显不足,目前登记的全行业从业人员只有2.6万人,研发、分析、风险管理等岗位的人员只占12%左右。 2、期货分析师素质不能满足现货企业综合需求,分析师群体对期货、现货两个市场的知识和信息了解不够。对现货期货两个市场关系能够融会贯通的分析师较少。同时分析师群体对宏观经济、国际经济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充分。 3、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水准不够。期货分析师队伍对于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度不足,对个性化的运作也远远不够。 刘会长认为期货分析师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逐步的建立期货分析师的认证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共识。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期货投资咨询管理办法,协会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期货投资咨询的资格考试,建立准入和日常管理的相关制度。随着市场的发展,对期货市场的新要求,适时的开展分类别、分层次的考证工作。随着金融期货和股指期货,甚至是一个品种当中进行分析师的培养和认证体系。
王宝桐:浙江市经济大省,也是证券期货强省 浙江省证监局局长王宝桐在致辞中表示,期货分析师论坛已经在杭州成功举办三期,反响强烈,在期货行业进入金融期货时代的崭新时期、关键时刻举办本次论坛,意义深刻。王局长指出,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证券期货强省,浙江的上市公司从40多家,到现在的150多家,八年增长了100家,IPO数量8年全国第一。浙江的证券代理交易额是全国第三名,期货成交额占全国18%左右。法人开户数和交易总额等均是长年上升,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断得到了深化,期货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不断得到发挥。 贺强:股指期货是来之不易,要爱护它、关心它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贺强教授在题为“股指期货引发的变革”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推出股指期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走过了风风雨雨。以前没有股指期货,股市就是单边市,机构、基金就像老农民种田——靠天吃饭。 贺教授认为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涨跌互相影响,但是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股指期货最后的结算是以现货点数为基准的。应该说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作用是中性的。 关于4月19日(周一)的股指大跌,贺教授认为很多人怪罪股指期货是不对的,股市的下跌更多是自身因素导致的。因为1、股指期货规模还不大,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助跌作用;2、股指期货参与结构以之前在商品期货的中大户、私募为主,公募基金基本没有,目前的参与主体没有太多做空的需求。3、股指期货刚推出,很多股民还没有形成看股指期货的习惯,股民没有看股指期货的走势,所以对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影响起不到很大的作用。4、从大盘的短期的技术指标来看,有的已经达到顶了,一到顶就必然是利空,加上种种利空因素,这就引发了较大的下跌。 因为我国推出股指期货是来之不易,贺教授还专门提醒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爱护它、关心它。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周的时间,一定不要轻易的下判断、下结论,更不要责怪。我们应当在股指期货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监管,努力保持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
陶冬:今年的主题不在于复苏而在于流动性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题为“全球复苏下的中国经济”的主题演讲中提出,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问题是什么时候真正复苏?他认为去年金融市场最大意外事件是经济没有好的复苏但是投资者的投情绪正常化,投资品的价格较强上涨。而今年新兴国家经济增长会出乎大家的预期,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也会出现大家的预期,今后几个季度,耐用消费品的销售会继续往上走。 陶冬认为今年的主题不在于复苏而在于流动性,美国的流动性过剩已经持续了16给个月,流动性泛滥将是今年操控全球经济的最大因素。陶冬认为美联储在今后三个月内会把利率正常化,今年9月后应会加息,但那是缓慢加息,2年时间储蓄利率从1%调到3%,实际上是从极低到偏低,需要5-10年美国储蓄率才能达到5%-7%。 关于商品市场,陶冬认为今年最大的影响因素将是汇率的变化,主要是美元价格的波动。美元汇率的波动会使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至少6-9个月内依然如此。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总共贷出了9.6万亿,如果是人民币一张张纸贴起来,粘连成一个桥的话,从地球到太阳可以打九个来回,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的信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同样有流动性泛滥的压力。 但对于中国通胀的压力,陶冬认为主要来源于工资上涨引发的服务业加价、房地产租金上涨,另外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他认为今年年底我国的通胀将达4%甚至5%,而不是大家预期的3.5%,到时可能会有一次手忙脚乱的加息。 关于房地产,陶冬认为今后几个月的房价会在政策打压和供应不足之间拉锯,但是9月以后会有大量新房源会上市,今天下半年房价会有一次调整,一次温和的调整,因为流动性还是大。 最后陶冬指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超级因素来自城镇化,中国在5亿城市消费者之外还可以再创造出5亿类似的消费者。他认为,将来农村的宅基地会允许交易,农田会允许抵押,高速铁路会把一个一个城市、城镇,从点连成线、练成片。
吴建华:CTA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而不是赢利比例 台湾凯基期货副总经理吴建华在题为“CTA期货交易顾问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中提出,CTA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而不是赢利比例。在台湾CTA主要的客人来自高资产端和银行端客户。 CTA公司在台湾,从一开始的独立公司慢慢发展成期货公司的一部分,成为合营公司。他认为CTA推出的一开始最重要的是人才,因为初期可能良莠不齐,直到并入期货公司后,才会自我培训,并形成标准化。目前台湾最流行的是程序交易,10个操盘手可能 6个是IT人员,交易中很多竞争对手是IT工程师。这几年来,台湾程序交易的成交量一直在上涨,周期也越来越短,大部分变到了5分钟以内,高频交易越来越多。 吴建华认为CTA和自营最大的差别之一是风控,因为CTA的每一个客户需求都不一样,风控都要分别对待,在风控方面可分为前台和后台。 最后吴建华提醒大陆的同仁,CTA不是期货代操,而是期货资产管理,不是把经纪人、居间人的代操合法化。 所长论坛 所长论坛由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主持,主题是机构投资时代的期货服务,参与讨论的嘉宾有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中国国际期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英、永安期货研究院院长隋东明、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银河期货研究中心总经理冉寰、东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林慧。 罗旭峰: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后,整个的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进入到更大的期货市场,参与参与结构在未来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投资者会机构化,机构投资者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应对?当机构时代到来的时候,作为公司的研究部门,我们的所长们是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的,然后又是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时岩:在机构时代研究部门的作用前移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认为首先要明晰研究所的定位,研究所就是服务于客户和业务员,主要是做一些培训、一些基础性产品的中后台的推出。对股指期货所发挥的作用,最主要是交易工具的研究、产品结构的研究。对散户服务,业务员和客服做得比较多,而在机构时代研究部门的作用前移。
隋东明: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机构需要什么 永安期货研究院院长隋东明指出原来的期货公司服务的是中散户,私募基金可以看做是大散户,所以没有区别,股指期货推出以后,会有一些基金和比较大的机构。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服务。作为研究机构,首先就是要夯实基础,我们可以提供数据库和日常的产品,同时他们也会提一些具体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要求来量身订做。
朱斌:金融期货研究、商品期货研究两手都要抓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认为未来证券投资机构进入期货市场,期货公司研究部门要适应他们的需求,研究所应增加金融衍生品的人员结构,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多做一些研究。 另外朱斌认为,原先的证券投资机构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后,会发现商品市场也是值得投资的,会逐步参与商品期货。因此期货公司的研究机构依然要做好商品研究,可以引导一些参与股指期货的机构客户进入商品期货。他指出商品市场在国外的投行占比很高,商品期货未来还有很好的表现,期货公司的研究机构金融和商品要两手抓,千万不要放弃商品。
罗旭峰:请问胡老师,您对股指期货市场未来有怎样好的建议? 胡俞越:研发是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提出研发也是生产力,研发创造生产力,研发是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进入到机构投资的时代,研发水平的提高,以及研发水平的专业化的水准,更是一个各个期货公司市场定位的标志,希望所有期货公司的研发水平和研发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乃至于成为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乃至于成为我们每个期货公司的打得出的名片。 这是一个专业化的时代,机构的时代,所以在机构的时代和专业化的时代,需要专业化的机构和专业化的人才,运用专业化的手段和专业化的工具,进行专业化的服务。这种专业性的人才,一方面是需要高校和期货公司共同配合来培养,更多是通过我们的实践,尤其是奋战在第一线的期货公司和交易所的研究队伍中得到发展壮大。 胡俞越指出他多年的形容中国期货市场的问题:品种少、规模小,散户占主导。现在来看这个格局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品种少的局面已经转变了,规模小的格局也改变了,第三个散户占主导的格局,中国目前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随着股指期货的上市,以及对国外经验的借鉴,比如CTA模式的借鉴,可以较好的解决散户占主导的问题。
罗旭峰:请问王红英,国际市场的金融衍生品当中,机构是绝对的主流,但是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对冲基金,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这将成为一种新的需求,您对中国发展期货专业投资机构有怎样的建议? 王红英:发展机构投资者迫在眉睫 中国国际期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英提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迫在眉睫,随着创业板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加上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在资本市场当中的公募和私募已经非常成熟。而在期货中目前的问题是散户化的程度比较重,这是迫于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他认为在证监会的监管之下,发展期货机构投资者,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
罗旭峰:请问林慧,您所接触到的机构投资者都是什么样的态度,比较侧重于投资什么的产品和服务? 林慧:给机构投资者提供合适的产品 东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林慧指出证券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的公募基金对股指期货表现出被动、观望的姿态,主要在于它们追求相对收益。对机构投资者,期货公司可以提供合适的产品来服务它们,想做套利的就给他一个套利的软件,想做套保的就给他提供一个套保的方案。
罗旭峰:请问冉寰,券商哪些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冉寰:市场上要有好的基金评价体系 银河期货研究中心总经理冉寰指出服务机构投资者来说,银河期货银河证券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宏观方面,因为股指与宏观的经济走势是非常相关的。股指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在的股指期货早开盘15分钟,又是股指的晴雨表。第二是关于基金的评价,银河证券率先成立了基金评价体系。如果评价体系比较完善,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在金融市场越来越发展的情况下,就可以比较公正、客观的评判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进而把这个经验互相传播。
罗旭峰:在座的每位所长,用一句话表达对期货行业未来分析师的希望。 冉寰:说得虚一点,就是希望在座的分析师尽快成长,说得实在一点,大家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朱斌:我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找准定位,这应该是目前最可行的。 胡俞越:我提议尽快启动分析师的资格考试。 隋东明:树立我们期货行业的明星,再把他们的薪水加上去。 冉寰:战火纷争,精彩无限。 林慧:今后希望更多地成为金融衍生品的提供者。
接下来的环节是财经出版社副社长李乃军先生和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李强先生共同启动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投资者教育系列丛书首发仪式。
2010年第四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下午的议程分为四个分论坛,分别是“股指期货分论坛”、“风险管理量化投资分论坛”、“商品期货分论坛”、“分析师圆桌论坛”。
相关内容请查看会议文字实播http://www.7hcn.com/article/36903-2.html 期货中国网 沈良现场报道
|